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三 1.1从普查到抽样 教案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三   1.1从普查到抽样  教案第2页

设计意图:通过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要学会与数据打交道。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章首语并且回忆初中学习的"统计"有关的内容。请大家思考:(1)什么是统计?(2)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几个基本阶段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从以下方面进行点评。

 师: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到统计结论的学 。其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确定的事物进行较为准确的推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是统计调查活动的基本阶段。

   那么,高中阶段,我们继续学习的统计内容,和初中的统计内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高中统计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呢?

   初中学习的统计内容,属于描述数据分析(比如分析两个班的考生成绩,学生课余爱好等),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并没有考虑数据的随机性,使用的是确定性的数学方法(如求平均数,方差,找众数及中位数等)。而高中阶段学习的统计,内容属于推断统计分析,也就是由于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我们要利用历史数据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断,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与传统的数学不大相同的计算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我们这节课,首先 学习"从普查到抽样"这节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初步体会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初高中统计内容的差别。

   教学环节二、通过案例引发思考

   

   问题3:结合教材第3页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思考讨论教材给出的3个思考题.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讨论,请思考:(1)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

   (2)进行人口普查的困难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后,交流.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普查的意义,及普查的特点.

问题4:例1、医生是如何检验认得血液中血脂的含量是否偏高的?你觉得这样做的合理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提炼.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案例,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且理解普查的局限性.

   

   

   

   

   教学环节三、思维碰撞引出概念

   

问题5:例2、(1)某工厂要检查一个批次(10万个)螺钉的质量,请你给检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