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教学设计
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3.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前后对比、照应,请写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⑴我确实找到了一眼泉,可惜已经干了。 下文与这相照应的句子是: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

  ⑵我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4.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⑴"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 出的神秘泉水。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地埋上土。

  明确: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⑵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敬佩。

  4.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的?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5. "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6.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明确: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7.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明确:"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四、课堂总结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是学生体会牧羊人的伟大精神,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永存善念的心。

  五、板书设计

阿尔卑斯山地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