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研课《蒹葭》教学设计教案(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
免费下载教研课《蒹葭》教学设计教案(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页

 小结:有押韵、有叠词、有重章叠句,这首诗就有了节奏有了韵律,接下来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一下音韵节奏之美,并试试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未干,诗人在河上顺流逆流地追寻伊人的踪迹。而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象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一、 对诗人说话--优美地说读

1.但是要了解这位诗人,要品味这首诗歌,光是读出了韵律和节奏、了解了大概内容还是不够的,还要具体了解一下《蒹葭》里面的细节。那我们就得和诗人说说话。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人的所见所感。

  要求:对诗人说话,要用第二人称,如诗人啊,你怎么样;尽可能想象合理的情节,比如说这天清晨,诗人来到河边,河水清澈吗,有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有没有微风迎面吹来;语言要简洁生动。比如说,诗人啊,你在这飘洒着白霜的清晨来到河畔,追寻伊人的芳踪,你......(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自由朗读,用笔写下你的想象,1组的同学准备第一章,2组的同学准备第二章,三四组准备第三章。(3分钟)

同学们,你们真正做到了神思飞扬,浮想联翩。从大家的话语当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不仅仅在写一个凄美的故事,还描绘一幅朦胧而美丽的图画!正如诗人王维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蒹葭》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为这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接下来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咬字清晰,饱含感情,有声有色,掌声鼓励一下。

2.在这幅精美的画面中,诗人一路艰辛,却依然执着追寻,而那身影却始终都是可望不可即,在这个过程中,诗人通过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他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明确:诗人啊,我认为

         你在第一章抒发了对伊人_热切憧憬_的感情。

      你在第二章抒发了对伊人_焦急怅惘_的感情。

         你在第三章抒发了对伊人_空虚失落_的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朗读。

小结:(老师出示自己的理解)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个性。而老师认为,诗人在第一章抒发了对伊人的热切憧憬,第二章抒发了追寻伊人的焦急怅惘,第三章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空虚失落。诗人通过反复咏唱,感情逐渐浓郁,表达了自己追寻伊人的执着坚毅与怅惘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