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满江红》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下载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满江红》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作者】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

湖女侠,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背景】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她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到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词而远走高飞,踏上人生征途,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孙中山和宋庆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说: ‚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 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3 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4、请同学们再读该词,结合背景和下面的注解试着自己理解诗意,完成解决评价单,然后小组内对学。学生可以将自己独学和对学中难以解决的诗句写在黑板上。

【注释】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徒思浙: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词意】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5、小组展示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