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旧人教版高二下)
历史: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旧人教版高二下)第2页

  评价:①在当时条件下起过积极作用: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成就;对苏联国力的迅速增强,以及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过积极作用。②该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和其它各个领域的发展。

  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盛行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1)出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到30年代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2)表现:1938年,斯大林亲自审定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充满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甚至歪曲了某些重要历史事实,对苏联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也多有曲解和拔高之处。

  (3)出现原因: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个人权力过大,缺乏监督体制。

  ②苏联是从经济文化落后的沙皇俄国发展而来的,"在俄国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是个人崇拜的温床"。

  ③斯大林个人的原因,即"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4)造成的危害: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1936~1938年,苏联进行了错误的大清洗运动,大批干部、群众、知识分子、优秀领导人都遭到迫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对苏联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重点、难点

  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农业国变为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苏联大大缩小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7年末,苏联的工业生产达到并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高水平。然而,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