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第3页

  热潮。

1.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突出的特点: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补充:19世纪30年代,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创办了化学实验室。不久,这里就成了欧洲化学研究中心,聚集了大批化学家。正是这些化学家的长期研究,才使得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化学工业方面独领风骚。

3.主要成就:

(1)交通领域: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在1883年和1897年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4)电力方面:电是一种高效的、便于输送的能源。电力出现后,很快就被运用到炼钢、建筑、纺织、制鞋等生产行业,以及电车、地下铁路等城市公共交通部门;不久,家庭也成为电力的主要使用者之一。

(5)电讯事业的发展: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除了对原有的电报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通讯技术还取得多项突破,新的通讯手段如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了。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在电力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即组织生产的形式)

人类的手工业的组织生产形式有过三种形式: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现代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有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形成工厂经营的制度: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另外,由于成套机器设备的使用,工人的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掌握,于是他们也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用。

  注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轻工业部门,工厂的规模不比第二次工业革命,资金的投入也没有第二次大,所以,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在经营上的一个特点是股东与经理人是一个人,不分开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大工厂,但出现了垄断组织形式)

(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