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3页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合作交流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把生字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3.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4.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别"、"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5.指名读课文,正音。想想课文讲的是哪一年的事,为什么难忘?

三、词句引领 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四、反馈巩固 拓展延伸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清明节的传说》《年的传说》选一个故事来读。

1. 边读边想白发老人怎样战胜"年"?

2. 清明节是谁纪念谁而来的?

   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敲象脚鼓

   撒花瓣

   驶龙船

   放花炮

特别高兴 欢呼

互相泼洒 互相祝福

清明节

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