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案第3页

  为什么这些传播媒介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到底有哪些作用?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新课讲授】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米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的问世冲破了旧时报纸的局限,消息已不限于单纯的政治公报,开始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国报纸。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