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教你读史]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之谋"分析其理念。

  [提示]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材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2)据材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教你读史]

  材料从经营范围和风尚方面对徽商和晋商作了对比,注意归纳总结。

  [提示] 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之分;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市"的发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