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七章 3 粒子的波动性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七章 3 粒子的波动性 学案第2页

(3)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的缘故.

2.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

(2)实验验证: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3)说明

①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和λ=关系同样正确.

②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 )

(2)光具有粒子性,但光子又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 √ )

(3)光在传播过程中,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 )

(4)一切宏观物体都伴随一种波,即物质波.( × )

(5)湖面上的水波就是物质波.( × )

(6)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 )

2.质量为1 000 kg的小汽车以v=40 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则估算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长为________.

答案 1.66×10-38 m

解析 小车的动量p=mv=4×104 kg·m/s

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长λ=≈1.66×10-38 m

一、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导学探究]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比如:

光的单缝衍射实验(图1A)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图B)

光电效应实验(图C)

光的薄膜干涉实验(图D)

康普顿效应实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