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2页

  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

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明确:"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5、朗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这一节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作者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6、读课文剩余部分

这一部分诗人掉转笔锋,故事情节也急转而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

问:"偏偏"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明确: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学生回顾卖炭翁又是一副怎样的形象这就同蓬头垢面、老态龙钟的卖炭翁形成了鲜明对比,接着写他们的行为,"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问;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明确: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问:"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明确: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

7、学生朗读第二部分,从中细加体会。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8、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0、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五及语文作业本第八课练习。

三 板书设计

乐府诗 卖 炭 翁

白居易

外貌 -- 烧炭艰辛 悲

卖炭翁 心理 -- 矛盾反常 (同情) 社会

|对 | 行动 -- 运炭艰辛 苦

|比 | "翩翩"--趾高气扬 宫 掠 黑暗

宫 使 "把、称、叱、牵"--蛮横无理

"千余斤"、"半匹""一丈"--强烈反差 市 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