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学案(旧人教版选修一)
地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学案(旧人教版选修一)第2页

7.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①南北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②发展中国家内部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收益者,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8.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产生背景:二战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越发加剧。

原因:①有经济利益共同点;②大国为抢占市场份额;③发展中国家为迎接挑战而合作。

特点:内向的保护性、外向的竞争性。

职能:对内实行关税互惠,实现经济互补合作;对外实现竞争。

意义: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9.欧盟的发展过程:荷比卢联盟→欧洲煤钢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25个成员国。

宗旨:建立一个没有边界的内部空间,加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货币;使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均衡持久地发展。

性质:经济和政治一体化;全球最大的区域性贸易组织。

10.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成为与欧盟相抗衡的共同市场。

11.亚太经合组织:性质--松散的非正式集团;目标--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成立于1989年,中国于1991年加入。

12.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

13.基本实体反映一个国家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其位置优劣、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国家国土面积辽阔,则:①资源丰富;②战略回旋余地大;③便于分散配置工业基地和国防设施。

14.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能力、交通和通信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要素。

军事力量:高素质军事人才和现代化设备日益成为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内政和外交:是综合国力各要素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的黏合剂。

科学和技术: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关键因素,对国力影响深远。

15.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①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④实行计划生育,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壮大世界和平和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