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章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学案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2.联系框图如下: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CO2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从框图中可以看出,森林资源被大面积毁坏后,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全球气候变暖。解决的途径: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增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教材P27思考]

  1.雨林能够加快水循环的过程,增加水循环的水量,除海陆间循环活跃外,内陆循环也很活跃。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减弱,空气干燥,从而降水变少,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这种变化不仅在当地表现明显,也会影响到全球。从全球来看,雨林具有"空调机"和"加湿器"的两种功能,若雨林被毁,全球除变干旱外,还会造成气温升高,酿制全球变暖的恶果。

  [教材P29思考]

  1.这主要是因为在茂密森林覆盖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2.表现: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这是因为有机质的迅速分解和强烈的淋洗使雨林下的土壤很贫瘠,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教材P29~30活动]

  1.至少15年。

  2.A表示原始森林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通过两组图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教材P32思考]

对于修建雨林公路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