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免费下载《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第2页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1.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由于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来非常麻烦。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地球仪,在上面能看到什么? 观察地球仪、思考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认识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经线和纬线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经线 纬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填写表格。

①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