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青树翠蔓,蒙络摇坠,参差披拂"翻译成"翠绿的枝蔓,有的遮蔽着,有的缠绕着,有的飘动着,有的摇曳着,长长短短,随风拂动"意思倒是懂了,句子本身所具有的那种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却荡然无存。

  三、教学重点:理解小石潭的环境和作者感情之间的关联。

  1、课堂环节:教学重点的突破,关键在于问题设置是否能切中要点,提纲挈领,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

  看到小石潭,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这个问题的设置,涵盖了作者由"乐"而"凄"的心理变化过程。针对同学们的答案,老师适当点拨,可以很容易的让同学们认识到柳宗元到这里的原因--排遣抑郁,在山水中寻找快乐;

  快乐的原因--声音的清脆悦耳,水的清澈,鱼儿的欢快。

  心情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小溪岸势的曲折险恶,"不可知其源";环境的"寂寥无人,悄怆幽邃"

  心情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触景生情,自己的遭遇经历际遇就像这小石潭一般,美,却无人欣赏,前途不可知。

2、课后延伸:一篇好的文章就像美酒,酝酿的越久,其味道越美越浓。所以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教学难点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而且教学难点也不是一堂课学生就可以完全理解的),更在于让学生在课下反复品味,领会,形成个性化阅读感悟。这也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所以,怎样推动课后的思考,是解决教学重点的第二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