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
免费下载原创《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第3页

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 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6、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来源:学科网]

 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六、小结: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