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九:3.1自然界的水循环(原创)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九:3.1自然界的水循环(原创)第3页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

高纬高山地区和干燥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4)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

①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冰期、断流等情况

②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③解题思路分析

 3、.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上下游

  (1)看线条的粗细。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

  (2)看入海口位置。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

  (3)借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

  

 4、.河流的开发、治理

  (1)河流泛滥的主要原因。①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包括人为原因造成的填河造陆、建筑占用等);或因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浅(多在地势低平地区,河流速度慢),排洪困难。②气候因素:降水时间集中,来洪量大;如果是向心状水系形状,或干支流流域在同一时期都处在雨季时,支流来洪难以错开,加剧干流洪水量。凌汛的形成,首先河流必须有结冰的条件(看秋季与初春季节,看 0℃ 等温线),其次是发生在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高纬地区。

  (2)开发、治理的一般方式上游地区一般多峡谷、落差大,可修建水库开发水能,调节水量。

  中下游河道一般比较宽深,是航运条件较好的地段;还可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增加入海通道加大排洪量等)。

  全流域要搞好植物造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