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案第2页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通过教科书中图1-21列举的Li ~ Ne、Na ~ Ar第一电离能数值,讨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通过"学与问"表格中所列的Na、Mg、Al的逐级电离能的数据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分析:Na、Mg、Al的电离能为什么会逐渐增大?Na、Mg、Al的逐级电离能数据为什么会出现突变?这与它们的化合价有何关系?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电离能与元素性质关系的理解。

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教科书中图1-23所列元素的电负性数据与元素性质间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3. 可利用数据、图表进行教学,如利用教科书中图120引导学生推出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利用教科书中图121探索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利用教科书中图1-23探究电负性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一周期的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五、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