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

  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群学: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自学探究三:

  独学: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互学: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群学:

  1、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2、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师生互动,进行质疑解疑。(13分钟左右)

  完善板书,进行课堂小结。(1分钟左右)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