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案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案第2页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

  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2. 侵蚀: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依据作用主体的不同分为:

(1) 流水侵蚀、溶蚀: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2)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例:雅丹地貌)

(3) 冰川侵蚀: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4) 海浪侵蚀: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3. 搬运: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堆积:当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