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针对训练]

  1.图1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图2是尼克松(左)与勃列日涅夫在1972年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上签字;图3是1991年独联体各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B.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推行"缓和"外交,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C.图2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使美苏关系从缓和走向对峙

  D.图3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两极格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崩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D三项符合史实;C项图2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使美苏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成为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

  二、全面分析美苏争霸

阶段 特点 苏联 美国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西德;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等盟国的恼怒;"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勃列日涅夫在欧洲采用"缓和"战略,在亚、非进行扩张;加紧发展军事力量 经济增长缓慢;尼克松任总统后,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苏联处于守势(全面收缩),美国转守为攻 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实行全面收缩战略 里根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用新一轮的军备竞争拖垮苏联   

[针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