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二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二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部门集中在轻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等。

  (3)地点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和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3)在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3.表现

  (1)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2)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4.意义: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轻巧识记]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易错提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概念阐释] 实业救国

  "实业"一词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当时所说的"实业"特指工业,后来含义逐步扩大。如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名师点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