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选修3-5 第一章 第二节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一) 学案
2018-2019学年粤教版选修3-5 第一章 第二节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一) 学案第2页

二、动量定理

[导学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

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

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

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

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胶轮胎......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为了缓冲以减小作用力.

2.如图1所示,假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碰撞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是恒力F,在F作用下,经过时间t,物体的速度从v变为v′,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物体的动量改变量Δp与恒力F及作用时间t的关系.

图1

答案 这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a=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②

由①②得F=m

整理得:Ft=m(v′-v)=mv′-mv

即Ft=Δp.

[知识梳理] 冲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

1.冲量

(1)冲量的定义式:I=Ft.

(2)冲量是过程(填"过程"或"状态")量,反映的是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3)冲量是矢(填"矢"或"标")量,若是恒力的冲量,则冲量的方向与力F的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

(1)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Ft=mv′-mv,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 )

(2)力越大,力对物体的冲量越大.( × )

(3)若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动量发生了变化,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合外力一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