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 Word版含答案
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五讲义:第二单元 第5课 滕王阁序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1.棨戟遥临。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2.钟鸣鼎食之家。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3.望长安于日下。

  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

  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5.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

童儿"。

  6.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7.舍簪笏于百龄。

  簪笏:簪笏指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古代仕宦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