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3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2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3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2 教案第2页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合作探究:

1、思考下列情节是否合理,并结合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讨论。

1)贝尔曼冒雨画叶子可能吗?

初见: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满腹牢骚。--外貌描写: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再见:(当得知琼珊的病情后)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语言描写: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三见:医生:"他身体虚弱,......他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侧面描写: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明确:①性格发展的必然,善良有爱心。

②前文伏笔--"自己认为是保护楼上两个艺术家的看家的凶狗"

③"总有一个,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大家都离开这里"

2)琼珊竟然活下来而贝尔曼却死了可能吗?

明确:琼珊活是可能的因为:

①精神动力对病人病情有重要的影响,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信念是生命 7、有人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画的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何理解?

明确:意料之外:最后一片叶子竟没有落下,是画上去的,没有想到。

情理之中:前文有伏笔,①其余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②"你不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③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符合生活逻辑:琼珊身为画家没有识破叶子真假是因为①距离太远,而且只能卧床观看。②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