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诗文阅读-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2010届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诗文阅读-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第2页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解说: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名篇"中既有诗歌也有散文。这次试题中出了三段:(1)是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的四句,要求考生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以曾相识"两句,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2)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开首的两句,要求学生默写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吹去"两句。(3)是荀子《劝学》中的一段,要求学生默写出"不积小流......""驽马十驾......"两句。

例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第7题)

A.《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解说:这道题的答案是B项,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著名散文《项脊轩志》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学生应不陌生。而"桐城派"则是清代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方苞、姚鼐都有作品入选中学教材,考生不难做出判断。A、C、D三项涉及的文学常识,也均没有超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考生只要对有关课文资料或注释文字稍加留意,应该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

例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第7题)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O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 《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解说:这道题答案是B项。A项是正确的。关于《诗经》,高中语文课本曾介绍过,而且还选有作品。C项是正确的。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学生对他应有所了解。D项是正确的。苏联作家高尔基生于木工家庭,曾当过学徒、码头工等,经历十分丰富。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长篇小说(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奥古洛夫镇》,剧本《底层》,散文《鹰之歌》,等等。中学教材也选有他的作品。B项则不正确。有关元杂剧的常识,语文课本有过介绍,也有作品被选为课文。但孔尚任(1648~1718)不是元代人,而是清初的诗人,戏曲作家;他的作品《桃花扇》不是元杂剧,而是一部传奇戏曲。所以B项才是本题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