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政治: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3页

  首先要强调"基本",它是指当货币产生时,货币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又衍生出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的讲解中,侧重讲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职能、价格的含义以及这时货币的特点。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分析,一方面强调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主要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流通手段侧重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职能。而商品流通是侧重的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与之前的直接的物物交换相比较的。

  在讲完这两个区别后,还要注意分析这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有什么样的特点?即要求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问题探究

  【自主探究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服装、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第一问要求学生由表及里,从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第二问要引导学生掌握商品的综合特征。

  【自主探究二】

  19世纪世纪初,某山村曾上演过这样的一幕:有牛奶的人喊:"要牛奶的拿盐来!"有盐的人喊:"要盐的拿矛头来"有矛头的人喊:"要矛头的拿咖啡来。"而有咖啡的人喊:"要咖啡的拿红珍珠来!"

  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你能设想出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这个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从物物交换到媒介交换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