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第2页

满街的现代化服饰和商品等。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城市的雷同?

2、品读城市的标志--树。

(1)出示第八自然段,认识香樟树。

(2)自己的这段话,体会树带给我们的美。

3、出示树的图片,认识其它城市的标志。

4、作者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

(1)指名读15-17自然段。

(2)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记号。作者把树看做城市的标识,表达了对城市里树木的珍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提醒和号召大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

五、拓展延伸。

 开展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标识。

六、布置作业。

1、写家乡树的一个片段。

2、开展"爱护树木"的宣传活动。

七、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识

树 爱护

第二课时(简案)

一、 回忆课文,填写树的特点

1、 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按照不同城市、树种、形态特点这三项完成表格。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二种不同城市树的标识来读,体会城市不同的地理环境滋养树的形态万千。

3、按照第12自然段的排比的写法,结合课外对树的了解,续写下去。

如:( )的树──是( )市的标识。

4、 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二、感悟重点、总结升华主题

1、重点指导朗读三个并列的"只剩下了树"体会作者强

烈发自内心的呼喊。

2、动笔练习写排比句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就像"克隆"的弟兄,到处是......,到处是......,到处是......。树带给我们......,带给我们......,带给我们......,是我们的城市不可替代的标识。运用排比的方法,结合学习感受写一段话。

三、质疑生成,讨论作者观点

1、作者提出了树是城市唯一的标志、灵魂的观点,你们

  有什么想法?

(1)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反馈。

2、结合讨论情况,寻找家乡自己的标识,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