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海洋地理》(选修)考点解析(一)
2009年高考地理《海洋地理》(选修)考点解析(一)第4页

9、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驱动,以及地─月─日系统转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海水呈现周期性的上下波动,这种波动称作潮汐。潮汐对航海等海上活动以及近岸生态有着直接影响。

洋流的主要成因:

  风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补偿流是由相邻海区海水的盈亏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强化知识:洋流规律)------------

1. 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图与洋流分布图

  2. 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

  (1)中低纬度海区。

  ①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②北半球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逆时针方向运动。

  ③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