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岳麓版)第2页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俄国强租大连旅顺,东北长城以北是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新界,长江流域是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两广是其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是其势力范围。日本的势力范围是福建。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鸦片战争: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赔偿英法军费和英商损失共白银1800万两

甲午战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赎辽费白银3000万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 《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天津条约》:汉口、南京等10处

《北京条约》:天津

《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南京条约》: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望厦条约》: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天津条约》:中国关税率为5%,洋货运销内地只需交纳2.5%的税额,免征一切内地税。 1843年:英国输华的绵毛纺织品价值为107.2万英镑,占当年输华商品总额的73.6%。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涌向通商口岸乃至内地。

19世纪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鸦片战争后: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继续上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与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业;控制垄断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严格管制各类物质;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从1937年到1943年,从华北驱赶到伪满洲国去的工人和农民共有389万余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送到日本从事各种繁重劳动的中国工人和被俘士兵大约有十六七万人。 办工厂:鸦片战争后,列强在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即在此产生;甲午战后,工厂在通商口岸更多设立起来。

建银行:英国汇丰、美国花旗、俄国华俄道胜等银行陆续设立

大借款:甲午战争后中国赔给日本的款项即靠向列强借贷而来

修铁路:甲午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其中90%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开矿山:1881年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

办航运: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轮船便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逐渐挤占中国航运业。1934年,活跃在长江流域的四大航运公司共有轮船53艘,总吨位12.424万吨。其中,英国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占24.3%。

开邮局: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开餐馆: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