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解题思路 本题以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迁移、运用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第(1)问的"点火"实际上是邓小平为了能够让中共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并肯定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第(2)问"总体趋势"根据材料二容易得出;其"原因"要能够从政策和实践两个方面组织答案:政策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的,实践主要是对外开放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新格局的形成;"评价"要从邓小平的伟大贡献组织答案。
规范答案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题型特点]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的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