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短诗五首》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短诗五首》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页

  二.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三.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

  3.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4.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5.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风雨吟--芦 荻

  一.作者简介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曾与人合编刊物。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内涵。

  2.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突出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被裹挟的状态,自然的将大地与大海联系起来。

  3.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4.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