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五节 美国教案2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五节 美国教案2 (新版)湘教版第2页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学会了几种划分地球的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展示: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演示"东西半球分布图"。

教师提问: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

学生查图:(略)

师生小结:分布在西半球最主要的大洲是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以北是北美洲,以南为南美洲。

教师提问:人们通常所说的拉丁美洲指的是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略)

师生小结:人们习惯上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由于通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因此被称为拉丁美洲。

教师提问:观察世界地图,美洲地区都有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美国、巴西等国家是美洲地区,也是西半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让我们一起走入美洲,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西半球的自然风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教师导入:在西半球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中,我们经常在广播、电视、报纸及互联网中,看到有关美国的各种报道。请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美国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第一节美国

教师出示:美国城市街景图(图中内容突出大街上各种不同肤色的人们)。

教师提问:这是一幅美国城市人口景观图。这幅图反映了美国人口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美国人口大约有2.78亿,在世界上居于第五位。在美国众多人口中,有许多肤色不同的人种。

教师提问:美国都有哪些不同的人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出示:"美国的人种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美国都有哪些人种?人口最多的人种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并回答:(略)

教师讲解:美国当地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美洲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而今天美国居民却不是一个由人口众多的民族和若干少数民族共同组成,而是世界许多国家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现在居住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年的时间内移入美国的。

教师板书:一、移民国家

1.外来移民的大汇集

教师提问:在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出示:教材P80的资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也可出示与其有关的图片

教师讲解:各国移民移居美国后,经过长时期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逐渐趋于一致,共同接受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成为美国公民,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当然,在美国众多的居民中,也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华人和华侨,在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教师组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唐人街"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如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都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

教师出示:资料或图片

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各大城市中最大的"唐人街"。华人在这里除开设餐馆、饮食店外,还经营中国刺绣、古玩、中药材等行业。唐人街上的建筑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街口矗立着高大的中国牌坊,沿街的店铺悬挂着繁体汉字招牌,门口张贴着吉祥如意的对联,大红宫灯飘着丝穗,汉语方言、江南民歌、粤语清唱、四川茶馆、中文报刊等随处可闻可见。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是在中国国内。

教师讲解: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被招募到美国的华工后代。大批华人移居美国,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81材料,并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华人和华侨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是的,从历史上的华人劳工,到今天的李政道、杨振宁博士等,华人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前不久,美国纽约各界人士在唐人街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纪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舍己救人的华裔青年曾哲牺牲一周年。当烈火冲天、人潮奔逃的时候,他却逆人流而上,勇敢地冲入事故现场救助他人,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教师出示:投影或多媒体课件,或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81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总结: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

教师板书:2.种族之间的不平等

教师组织:同学们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的知识要点。

课堂思考: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美国的许多黑人却在贫困中挣扎?

课外作业:学生收集有关华人和华侨对美国发展所做贡献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