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七章 第3节 粒子的波动性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七章 第3节 粒子的波动性 学案第3页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1.对光的本性认识史

  人类对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牛顿的光的微粒说、托马斯·杨和菲涅耳的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到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直到二十世纪初,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才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光的本性认识史,列表如下:

学说名称 微粒说 波动说 电磁说 光子说 波粒二象性 代表人物 牛顿 惠更斯 麦克斯韦 爱因斯坦 实验依据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光的干涉、衍射 能在真空中传播,是横波,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光既有波动现象,又有粒子特征 内容要点 光是一群弹性粒子 光是一种机械波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是由一份一份光子组成的 光是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2.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基础实验 表现 说明 光的波动性 干涉和衍射 (1)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2)足够能量的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 (1)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2)光的波动性不同于宏观观念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