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4 第二单元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4 第二单元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案第3页

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意义

(1)措施

①在南方: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南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在东南:派施琅攻占澎湖岛,促使郑克塽投降,统一了台湾,并设立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③在西北:康熙亲征,平定噶尔丹的叛乱,使清政府控制了漠西、漠北蒙古,粉碎了噶尔丹分裂中国疆土的野心。

④在西南:册封活佛,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⑤在东北:两次组织反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2)意义:经过康熙的努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走向空前的巩固与发展。此时的清朝疆域,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国家统一,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各族人民渴望统一、希望社会安定的愿望,同时也说明康熙的实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正确评价康熙帝

史料 提到康熙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年在位),现行历史教材及有关传记、评论乃至文学作品几乎交口称誉,直将他①等同于唐太宗、汉文帝。然而,从②康乾(注:乾隆,1736-1796年在位)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后人在总结时大都将其归咎于嘉庆、道光两朝。可是,落后要有个过程,只从嘉庆、道光两朝很难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通过对照近三四百年中外历史,笔者发现,误区就出在后世对康熙的评价太高,忽略了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孤立与静止地看待当时的中国,无意中沿袭了旧史家对康熙的颂扬。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①"等同于唐太宗"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大加肯定康熙帝的功绩。

②"康乾盛世"表现在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经济繁荣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康熙帝统治时期,哪些措施"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

提示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加强文化专制;重农抑商,实行闭关政策。

(2)史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 正确。康熙帝统治时期,一方面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