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原创)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十: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原创)第4页

q------------------------------------------------------------^2e M7u

2、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也称为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上升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强信号,全球许多气象气候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3)厄尔尼诺现象对热带气候的影响

  据研究,全球热带地区的降水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十分密切。

  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因为南赤道暖流明显减弱,使得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中心发生东移。以往多雨的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由于四周海水温度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大为减少,甚至出现明显的干旱灾害。相反,原热带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活跃、终年比较干旱的地区,因为表层海水温度明显上升,水汽蒸发量明显增加,上升气流异常活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如南美沿岸的秘鲁、智利、厄瓜多尔等原降水较少地区,这时往往出现暴雨,发生洪涝灾害。

(4)厄尔尼诺现象对热带风暴的影响

  热带风暴是生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对海洋大气环流与洋流发生影响时,热带风暴出现的时间、频率、强弱都会有所改变。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当年,大西洋飓风活动处于低水平,它的活动无数比厄尔尼诺次年要少,移动趋向也有差异;西太平洋台风在厄尔尼诺发生年比平常年份少,进入我国南海的台风也少。

我国南海及西太平洋平均台风次数与厄尔尼诺

台风类别 多年平均(次数) 厄尔尼诺年平均(次数) 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 6.9 4.9 南海生成的台风 3.4 2.0 西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 24.3 21.4

(5)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台风减少

  b.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 

  c.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3、咸潮与赤潮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思考:珠江口发生咸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