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第2页

  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

  

  4.教师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6.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提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7.展示图片:展示《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8.教师提问:结合上述图片,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总体发展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9.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1.教师讲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2.教师引导: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