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优化提升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优化提升  学案第3页

  

  ■真题练-------------------

  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先从在下者起"作答。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商鞅变法与社会阶级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商鞅是著名法家"分析;第二小问从对政治体制和国家统一的影响角度分析。(2)结合材料"其民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从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