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鲁人版必修二 鸿门宴 教案
2019-2020学年鲁人版必修二 鸿门宴 教案第3页

五、人物形象(讨论):

1、项羽:自矜功伐、妇人诈、心无城俯、优柔寡断

2、刘邦:狡诈多端、能屈能伸、善于用人、做事果断

3、樊哙:忠诚勇敢、粗中有细

4、张良: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5、范增:老谋深算,不尊重人

也可用比较法:将刘方与项方双人对应比(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

刘方:有准备、团结

项方:无准备、不团结

六、写作特点: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

2、对照烘托。

七、问题探究:

1、提问:"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实,人们一提起它,想到的不是揖让进退、宾主言欢,而是剑拔弩张、险象环生。那么,既然是"宴席",就要有座次之论,"鸿门宴"上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

明确: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2、提问:处于矛盾冲突顶峰时,人物之间的称谓,往往能体现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试分析课文中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课文中,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

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份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