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二下《有余数的除法(例3)》参考教案
人教版(新) 二下《有余数的除法(例3)》参考教案第2页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 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叫商,4叫除数,1 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