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1."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3)作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4)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2)含义: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人民资本主义"指的是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出现了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发展趋势;"经营者革命"指的是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体制日益社会化与现代化。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建立: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的是英国。

  2.资金组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

  3.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英国等福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4.实质: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