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3 分子动理论 阶段总结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3    分子动理论  阶段总结  学案第3页

B.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用刻度尺去量没有油膜的面积

C.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立即将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再利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D.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应让油膜尽可能地散开,再把油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然后用坐标纸去计算油膜的面积

(2)实验中,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又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将1滴溶液滴到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面积为0.2 m2的单分子薄层,由此可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d=________ m。

解析 (1)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油膜会散开,待稳定后,在玻璃板上画下油膜的轮廓,用坐标纸计算油膜的面积。选项D正确。

(2)V=× cm3=10-10 m3,

d== m=5×10-10 m。

答案 (1)D (2)5×10-10

三、分子力曲线和分子势能曲线的比较和应用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与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非常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分子力曲线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如图2甲所示,纵轴表示分子力F;图象横轴上方的曲线表示斥力,下方的曲线表示引力,横轴表示分子间距离r,其中r0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图2

2.分子势能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