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小说(课本同步)(必修3)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小说(课本同步)(必修3)第3页

  科夫能辖制小城的人们,其根源就在于反动政府的统治。(2)个人的角度: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顽固,拒绝、恐惧社会进步,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4.思考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那么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

  5.形式

  小说主要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夸张一是夸张人物形象,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本质。讽刺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

《边城》

  1.对美的讴歌

  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美:人情美。边城的人热情诚实,民风淳朴,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风情美。边城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的庆典、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古老的风俗是和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景色美。边城山青水绿,蕴含着原始、自然的气息,美仑美奂,好似天然不加雕饰的美玉。

  2.主题

  作者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诚心相待,相互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人生命的形态和生活的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3.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