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概述(中图版)
200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细胞概述(中图版)第4页

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例9: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例10: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面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所列A、B、C、D 4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 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

  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

(3)显微镜使用的一些注意问题:

  1、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例1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视野: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负相关,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工作距离越短。

例12: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5×

  C.目镜--15×,物镜--15× D.目镜--15×,物镜--45×

  4、镜像亮度: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在用高倍镜或物镜观察标本时,根椐实际情况可使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来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

  5、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前方如要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前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显微镜使用时的异常现象与原因

  (1)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

  (2)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材料厚薄不均匀

  (3)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小;反射太强

例13: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例14: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例1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前方较暗后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 D.反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