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设计第5页

  第四段,概括作者和白求恩的交往。

  (2)精读这些叙事语句,比较它们与记叙文中的叙事有什么不同?

  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比较,然后互相讨论,交流探究成果。

  (1)作用不同。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的文章,叙事是文章的主体。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叙事是为议论提供事实论据。

  (2)详略不同。议论文中的叙事简洁,多用概括性的语言。

  例如:文章开头,作者对白求恩的介绍只用了两个句子共80多字,却提供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派遣到中国的时间、工作地点和去世的原因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概括性极强,行文非常简洁。

  (3)在议论过程中夹有叙事,这叫夹叙夹议的写法,请同学们讨论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学生互相讨论。

  讨论明确: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懂得向白求恩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怎样向他学习。叙得简要,议得精辟,深刻的立意使文章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

  2.有感情背诵,体会语言。

  (1)请思考,我们在朗读第四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学生轻声自读,体会感情。

  第一句话应读出悲痛之情。最后一句应读得热情洋溢,气势磅礴。

  (2)为什么最后一句话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最后一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从五个方面写如何成为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它们分别是:人格--高尚,品质--纯粹,修养--有道德,志趣--脱离了低级趣味,人生价值--有益于人民。语意丰满,五彩缤纷,因此应该读出热情洋溢、气势磅礴之势。

  (3)请学生齐声朗读第四段,要求先深沉,读出悲痛,后高昂,读出气势。

  学生朗读,然后争取当堂背会。

  3.课堂讨论:白求恩去世已经好几十年了,你觉得今天再谈白求恩精神有现实意义吗?

  (各抒己见,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