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第5页

  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三、常用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