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版必修二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版必修二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学案第3页

【自我校对】①日常礼仪;②民主共和;③文明;④近代婚姻;⑤通商口岸;⑥厚葬;⑦民主思潮;⑧极端不平衡;

记一记★知识框架构筑

鸦战前后,西式服饰传入,民间仿效

演变原因 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的不同

服饰 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推动

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

西式军装及操衣、操帽

表现 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礼服和形制

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特点: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新 断发 过程: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

潮 特点: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先于"断发",但是完成时间较晚

冲 不缠足 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但屡禁不止

击 过程 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

下 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

的 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社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有了"新闻"观念

会 《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生 报刊 维新运动中,办报的热情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武器

活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许多城市出现了阅报总会等组织,发挥启迪民众的作用

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尤其是独院式花园洋房

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

电影 《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电影;《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影片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30年代,电影院兴起

礼仪的革新: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进行革新

婚姻变革: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推动了婚姻的变革

移风易俗 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认识: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

读一读★重点知识解析

1.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⑴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③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