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湘教版必修1)
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湘教版必修1)第2页

  的有机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a)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

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关系。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土壤圈等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和生物循环联系在一起。

  小尺度范围而言,某一要素的变更容易对其他要素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决定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是水,西北地区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特征都与干旱的气候相一致。

  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关系。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②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b).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如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或因坡度、坡向的变化,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农业生产活动。

  [拓展提示]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某一种自然资源或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种成分,这必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如采伐森林,不仅改变植被状况,还会引起土壤和径流变化,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