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3)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3)第3页

   (2)贝尔曼

  可见,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

  那么,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

  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

  ①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

  请一生读第30节。

  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头。

  ②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有所改观?

  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二次见面,大家对贝尔曼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呢?

  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

  ③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最后一次见面,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心灵的震撼,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平凡而有伟大的人。

  小结:

  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爱心的人。

  在预习时有同学提出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的杰作到底是什么?(最后的常春藤叶)

  为什么你认为那是杰作?

  逼真,连两个画家都没有看出那是假的;

  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的确,正是凝聚着贝尔曼的爱心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给了琼珊巨大的精神鼓舞,支撑着她活下去。可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琼珊的精神支柱。但是,我们该不该把如此宝贵的生命交给一片小小的叶子?生或死该不该由一片叶子来决定?(不该)

  所以说琼珊错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的你们,当你看到琼珊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的时候,你想告诉她到底什么呢?

  请二三生发言。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一个神,那个神就是他自己。

  4、拓展延伸: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

  这个时候同样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我可能什么都不说,让她听一听刘欢演唱的一首歌《从头再来》,或许她会有所感悟。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