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1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1课时   教案第4页

  

  教师指导:用可以大致表示B点的瞬时速度,如果两点离B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B点的瞬时速度,所以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更接近B点的瞬时速度,但要注意两点距离过小会导致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靠近B点的两个点。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填入下表中。

手拉纸带在几段时间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位置 0 1 2 3 4 5   

  根据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做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

(五)用图象表示速度

  教师导入:刚才我们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

  学生回答: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学生活动:建立直角坐标系进行具体操作描点。

  教师讲解:我们从根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了更清晰,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来。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连线。

  教师讲解: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连续的、没有突变的,所以v-t图线应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学生活动: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

  教师讲解:我们现在来观察v-t图象,它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练习讨论:

  1.在800米中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速度从始至终是不变的吗?如果有变化,你估计运动员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某位运动员的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1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象的草图。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v-t图象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